发展历程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中心介绍 >> 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1)构建基础实验与实习基地,设置金工实习和实验课程       

   学校的前身渝州大学,建校初期就成立了机械学实验室、公差实验室和附属实习工厂,之后陆续建立了切削实验室、液压实验室、铸造实验室、焊接实验室、特种加工基础实验室和。按照前苏联教学模式设置了《金工实习》课程,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了传统意义上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工程训练系列课程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工程训练课程内涵 

   二十世纪末期,学校实施了教学实验室体制改革,改变了按课程和专业设置实验室的传统模式,将机械学实验室、公差实验室、切削实验室、液压实验室、铸造焊接实验室和特种加工实验室合并组建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资源优化共享,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和综合优势的发挥。

   同时,全面启动了基础工程训练基地资源整合建设,建成了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基础工程训练基地,在金工实习中,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知识,构建了以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局域网,完成了由传统的金工实习向跨学科及现代制造技术的方向转变。基础工程训练内涵得到了拓展与提升。

   在此期间,学校在机械部部属高校中率先开展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综合教学改革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大工程教育”思想,即以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为背景,融机械、电子、信息、控制、检测、环境与管理于一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创新思维。

(3)依托共建项目,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在学校的重点投入和部省共建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中心以“工程实践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一流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基地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把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集实验、实习、工程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相互交融、递进提升的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先进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等训练平台。构建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的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大众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实践内容与工程背景和科研项目相结合。